地区发展,交通先行。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,跨区域的“大交通”显得尤为重要。
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交通畅通工程,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。中山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,构建“深中半小时、湾区一小时”通行圈。其中,将通过构建“四纵五横”“三环十二快”高快速路网,让所有镇街快速接驳、无缝对接深中通道。
建设中的深中通道。 南方叶志文 拍摄
作为深中通道接入珠江口西岸的第一站,翠亨新区的交通战略地位尤为突出:翠亨新区不仅仅是中山各镇街接驳深中通道的“汇聚点”,更是珠江口西岸对接深中通道与东岸地区的枢纽。围绕对接深中通道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,翠亨新区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了多个高能级的交通规划定位,同时也划出了海陆空立体多层次的内外交通网。
以深中通道开建为起点,翠亨新区打开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的“上半场”。在离深中通道官方规划通车时间已不足600天的背景下,以交通建设为重点之一的“下半场”已开启。
大交通撬动大格局
伶仃洋上,横跨珠江口东西岸的超级交通工程不断传来新进展。截至今年8月底,深中通道海底沉管安装工作进入最后500米冲刺阶段。而在日前,被称为高铁版“深中通道”的深江铁路获批建设,有望今年9月底动工建设。
跨海通道的建设让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步伐进一步提速,也将翠亨新区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按照规划,深珠城际中山支线(伶仃洋通道)、深大城际西延线、广中珠澳高铁、南珠中城际等至少4条跨岸跨区域轨道线路将在翠亨新区交汇。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闭合成环,少不了翠亨新区这一点。
大交通撬动大格局。自深中通道启动规划建设以来,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就开始发生深刻变化,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中山角色的变化:2018年,广东省委赋予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、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、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“三个定位”。今年,中山获批建设“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”,成为全省第六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、全省第一个以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改革创新实验区。
这背后是跨海隧道产生的效应。纵观世界湾区,这种效应早已有先例。旧金山—奥克兰海湾大桥,至今仍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。地处海湾大桥东侧、旧金山与硅谷之间的奥克兰在跨海交通网络推动下,成为旧金山湾区乃至美国西部的交通运输体系枢纽中心,城市能级也随之提升。拥有“湾区级”乃至“世界级”交通元素的翠亨新区让人期待。
“枢纽中的枢纽”
中山在交通领域已提出“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”的定位目标,打造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对接深中通道的交通主节点。而翠亨新区将成为中山建设“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”的“主战场”。
除了是深中通道的西登陆点,翠亨新区还是中山境内拥有和将拥有(规划)海陆空交通资源最多、最齐全的区域之一。
轨道交通方面,翠亨新区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谋划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,配合推动广州和深圳地铁、城际轨道连通翠亨新区,做好空间预留,完善路网建设,做到各类交通组织无缝衔接和“线、站、产、城”整体设计,建设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示范区。
建设中的码头片区综合体项目。 南方卢子衡 拍摄
建设中的深中通道。从翠亨新区东片区(马鞍岛)向东望去,可见深圳前海的建筑。 南方叶志文 拍摄高速路和快速路方面,翠亨新区将推动与深圳、广州、珠海和市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探索深中通道通行优惠机制,研究开通一体化示范区公交化运营的市际班线,规划建设滨海碧道,加快中山首条园林景观式海滨公路——香海路建设,与珠海情侣路实现无缝衔接,共同打造珠江口西岸滨海旅游通道。
航空运输方面,翠亨新区虽然没有机场,但周边拥有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湾区5个国际机场。对此,翠亨新区提出建设湾区西岸异地候机客运中心,打造机场群服务核心区。此外,翠亨新区提出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(马鞍港区)建设,谋划设立深圳机场、香港机场翠亨新区候机楼;优化陆路交通接驳配套,通过“零距离换乘”融入大湾区航空航运网;依托广中珠澳高铁、深中通道、港珠澳大桥、深珠城际中山支线(规划)等加强与周边机场的无缝对接。
虽然是临海城市,但中山的港口功能一直相对较弱。对此,翠亨新区提出建设大湾区一流港口,强化与湾区港口协作,探索联合组建全球港口联盟,结合码头片区综合体项目建设,携手广深港澳共同构建优势互补、互惠共赢的港航服务体系,带动提升新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实力。
具备“铁、公、水、空”一体化衔接的多式联运系统的翠亨新区将成为“枢纽中的枢纽”。
对外:“两横三纵”轨道交通 “一横两纵”高快速路网
在确定总体建设定位的基础上,翠亨新区对内外路网作了更为细化的规划。在外联交通体系方面,翠亨新区划出了“两横三纵”轨道交通 “一横两纵”高快速路的网络结构。
轨道交通最受关注,翠亨新区提出加快与深圳、广州、珠海、佛山、江门等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衔接,其中包括推动“两横”建设,即推进深珠城际中山支线(伶仃洋通道)规划建设,争取深大城际西延线延伸至中山,推进“三纵”建设,全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、南珠中城际(东线)项目建设,研究谋划广珠城际轨道项目。
翠亨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。
高快速路网方面,翠亨新区将加快推进“一横两纵”高快速路网建设。“一横”,即深中通道-中开高速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江“大通道”、经济大动脉;“两纵”,即广澳高速和东部外环高速,打造衔接穗深、深中、伶仃洋等重大跨江通道。
中山目前正通过构建“四纵五横”“三环十二快”高快速路网,让所有镇街快速接驳、无缝对接深中通道。上述线路将在翠亨新区汇聚,对此,新区提出加快构建深中通道对接路网体系,对接中山的“三环十二快”,实现市内各镇街快速接驳深中通道。
对内:“三圈五射”快速路网 “方格网”状主次路网
在翠亨新区辖区内部,翠亨新区提出构建“三圈五射”快速路网 “方格网”状主次路网的交通布局,这是去年翠亨新区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后,东(马鞍岛)西(南朗片区)片区最为系统的交通规划布局。
“三圈”,即“三个圈层”,即依托“一元路-民朗大道-燕石路”形成最内第一圈层,依托“翠亨快线-南港路”形成第二圈层,依托“世纪大道-南朗快线”形成第三圈层。“五射”,即依托“茂南路-博爱路、南冲路、龙珠大道、云梯路、望海路-翠山路”5条放射线通道,强化三个圈层的联系。
“方格网”状主次路网格局将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。横向主要道路包括逸港路、南合路、龙华路、龙起路、翠云路、翠珠路、和信路、和清路、和茂路、和济路。纵向主要道路包括南竹路、南歧路、时珍路、横门工业新路、滨海大道、翠江路、翠文路。
翠亨新区高快速路网规划建设线路情况。
在内部网络建设中,翠亨新区东片区(马鞍岛)是攻坚重点。按照计划,东片区86条道路有望在2025年全部基本完工。
除了陆上,翠亨新区对水上交通也提出了系统规划,计划打造湾区特色水上交通体系和城市公共慢行系统。建设亮点包括构建高等级航道网络,推进横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,扩能升级满足大型船舶通航需求;推进海上航线重点建设项目,建设中山港新客运码头(马鞍港区)口岸,开通至香港、澳门的快班航线;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,支撑东西片区旅游经济协调发展,构建三大慢行交通环线,包括山地慢行环、低丘慢行环、田园慢行环等,并预留游艇码头,串联沿岸各景点,构建舒适、生态的水上交通航线等。
逐渐扩大的交通圈将翠亨新区推向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大局中,从伶仃洋出发,翠亨新区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【采写】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
【图片来源】资料图片
【作者】 雷海泉;叶志文;卢子衡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权责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传播,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