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会成为万亿车企吗「比亚迪是民营企业吗」

​汽车记者,汽车视评,记录汽车

想不到,改革开放40年后,中国汽车市场再次变天,靠的还是私企。

当大家还在关注高考、新冠疫情、中美脱钩这些大事的时候,中国汽车市场却偷偷变了天,而且,大多数人,包括汽车圈的人,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。

数据显示,截止7月10日收盘,比亚迪(002594.SZ)股价站上89元高位,比亚迪市值也因此一跃而为中国车企第一,高达2400亿,超过了第二名的上汽集团。而一年之前,上汽集团一直是国内市值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,市值稳定在3000亿以上。一年时间,此消彼长,比亚迪上位了。

第2-5名的中国车企分别是:上汽集团(600104.SH),市值约2200亿;吉利汽车(GELYY.US),市值约1470亿元(210美元);蔚来汽车(美股NIO.US),市值约1162亿元(166亿USD);广汽集团(601238.SH),986亿元。

按照中金汽车研究院的算法,蔚来汽车(考虑可转债和战投摊薄)市值已经跃居第三,仅次于上汽集团。

而国内其他几大汽车国企集团,长安汽车(000625.SZ)为625亿;一汽解放(000800.SZ原一汽轿车)605亿元;东风汽车(600006.SH)市值仅为89亿。

第二梯队的,江淮汽车(600418.SH)208亿元,*ST夏利(000927.SZ)59亿,江铃汽车(000550.SZ)131亿。其中江淮汽车之所以市值能够站上200亿元这个门槛,还是因为获得德国大众汽车加持,今年6月份市值才刚刚翻了一倍;一汽夏利已经基本确立换壳为中铁物晟,相当于没了。

总而言之,国企全面溃败,私企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主角,其中包括正在筹划北美IPO的小鹏汽车、理想汽车,这些企业,均比那些已经落寞的国企,比如金杯汽车等,要强得多。

这个变化太大了,大多数人估计还要过几天才能反应过来。这种现象,不由得让小编想到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: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,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?

是的,面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这种变革趋势,很多身处其中的大佬根本就无能为力。

中金汽车研究院的一份分析报告称,比亚迪汽车暂时站上中国车企市值第一的位置,是资本市场对其背后一条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重构,但比亚迪作为整车部分的估值还尚未完全体现。

事实上,针对比亚迪最近市值高企,创比亚迪有史以来新高,本刊最近也发表了多篇报道和观点。

信息显示,比亚迪在其市值大涨的一个月里(6月),其核心业务——新能源汽车销量实际上一直在大跌,今年1-6月甚至同比大跌58%,比腰斩还腰斩。是什么支持了比亚迪市值大涨?显然是市场预期。

其一,比亚迪今年3月发布的刀片电池,具有打败三元锂电池的实力。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看,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中的市场份额,至少是70%以上。

其二,比亚迪电池业务,已经开始全面向整个行业开放。

这两个市场预期,足以让比亚迪成为中国汽车公司里面新的巨无霸,一旦发展顺利,比亚迪或将远远甩开此前市值一直排在第一的上汽集团,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旗帜性存在,就像特斯拉一路过关斩将,市值先后超过了福特、通用和丰田那样。

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私营企业的机制优势,正在改变中国汽车工业。如果说上一个时代,是吉利汽车这样的私营企业重构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话,下一个时代,中国汽车工业的地盘,恐怕大概率是属于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这样的企业。

那么,到底什么是私营企业的机制优势呢,小编有个最浅显的理解,那就是,你看比亚迪、吉利汽车的掌舵人,始终都是王传福、李书福,一直都没变,保证了政策和方向的延续性。而那些国有大型企业集团,领导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,几乎每一次都要推倒重来。每一次,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。值得深思。

所谓乱世造英雄。值此乱世,像比亚迪、蔚来这样的私企,其价值日益凸显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权责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传播,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