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川权威发布丨服务百姓生活
延川县是国定贫困县,辖7镇1街1社管中心,有163个行政村,19.2万人,其中贫困村63个,贫困户7219户,22141人。多年来受自然条件限制,村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。2015年底,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“空壳村”95个,占总数的58%;5万元以下的村44个,占总数的27%;5万元以上的村24个,占总数的15%。绝大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,资金来源渠道单一,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收入维持运转,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不少村出现了“三难”现象,即队伍难稳定、工作难开展、任务难完成,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和贫困村的如期退出。
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延川县立足实际、科学谋划,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贫困村脱贫退出的重要指标,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、发展模式、管理机制,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组织自身造血功能,提高了村集体组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。
截止目前,全县163个行政村全部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年预计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,其中5—10万元以上的村97个;10—20万元以上的村49个;20万元以上的村17个,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年收入达到8.8万元。农村集体资产积累达31164.5万元,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1889.6万元,非经营性固定资产19274.9万元,资源性资产59.14万亩。预计村集体经济实现当年总收入1440.7万元(63个贫困村446万元),贫困户人均分红346.9元。其中:光伏带动收入698万元;旅游带动收入195万元;土地流转带动收入216.2万元;经营性收入235.5万元;其它收入96万元。
创新增收模式
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多元路径
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,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。延川县立足实际,坚持精准识别、分类施策、创新模式,把提升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型动能有机结合,探索出“六式”增收路径,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。
光伏带动覆盖式
01
延川大禹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全县建光伏站点31个,县财政给延川大禹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融资1890万元,127个村按比可获得每年不低于5万元分红。在此基础上大禹街道办23个村给延川大禹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融资230万元,年均按融资10%分红。通过光伏项目覆盖式带动,解决了127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。
旅游带动股份式
02
乾坤湾镇16个村每村筹资30万元入股延川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并达成结对帮扶协议。公司将资金投入穿越黄河旅游项目,双方签订入股合同10年,年均按融资17%分红,预计每年每村均在5万元以上入股分红。龙耳则、碾畔、文安驿、段家圪塔、马家湾、甄家湾等村通过旅游带动发展农家乐、休闲娱乐项目、观光车、停车场、采摘园、民俗文化等项目,解决了39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文安驿文化产业园
马家湾花海
甄家湾古村落
土地流转托管式
03
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,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十分严重。针对这一现状,村集体与农户积极协商,农户将撂荒土地统一托管给村集体,村集体再把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,从中赚取一定的土地流转费差价。同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了劳务队,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合作社按市场工价安排群众到公司务工,公司按每个工5%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劳务服务费。如文安驿镇张家屯村,农户将闲置的1160亩土地统一托管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给农户160元的托管费,再以230元的价格流转给陕西果业集团延川分公司,每年可赚取土地流转费8.12万元。杨家圪坮镇阁连村123户农民将700余亩土地托管给海越公司,每年每亩租金510元,直接带动31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。同时公司按每个工5%比例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劳务服务费。截止目前,陕果集团、海越公司、百优公司、延安四苹果公司、益丰顺生态农业公司、鑫茂果业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、合作社共流转35个村土地面积29927亩,村集体通过赚取土地流转费和提取劳务服务费解决了3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。
闲置资源开发式
04
积极整合村内闲置资源,如窑洞、旧学校、荒山荒坡、林地等,通过租赁、承包、自主开发、入股经营等方式,让“死资源”变废为宝。如关庄镇甄家湾村,农户将闲置的147孔古窑洞和69孔新窑洞按照完整度以800元/孔、1200元/孔、1500元/孔和2000元/孔分四个档次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和南泥湾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写生绘画、影视基地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农村。贾家坪镇马家湾村通过开发闲置的96孔古窑洞发展乡村文化旅游,2018年仅停车费一项收入达到2万余元。同时村民开办农家乐2户,小型超市2个。像这样的村子还有刘家山、碾畔、王马家坪、刘家湾等11村,通过闲置资源开发,一方面激活了资源,吸纳了部分农民返乡就业,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另一方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。
碾畔民宿
刘家山民宿
农家乐
盘活资产发展式
05
近年来,随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,财政投入农业农村资金形成的养殖圈舍、设施大棚、加工企业等经营性资产不断增多。村集体通过出租、入股、自主经营等多种方式经营,盘活了集体资产利用价值,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。如关庄镇大张村政府投资新建设施大棚58座,给延安四苹果公司出租39座,农户自主经营19座,每年收取租赁费22.1万元。通过资产收益折股量化,村集体每年分红5.3万元,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516元。贾家坪镇马家湾村通过整合资金建粉条加工厂一座,贫困户在脱贫之前免费使用,非贫困户使用每盆粉收费20元,实现了贫困户富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双重效益。截止目前全县44个村通过政府投资建成设施大棚1510座,56村建成养殖场66个。通过盘活资产解决了100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。
优势资源经营式
06
城中城郊村、旅游开发村等利用资源优势,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。如社管中心拐卯村通过门面房、汽车维修厂、停车场等经营性资产自主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。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。汽车维修厂建设后,预计年经营收入达300万元以上,人均分红1万元以上。乾坤湾镇刘家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、观光采摘园、休闲度假村等项目,2020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,人均分红5000元以上。全县有石油沟、永坪、文安驿、张家湾、郭家塔等16个村通过优势资源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
科学规范管理
完善壮大村集体经济多项措施
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性强、涉及面广,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事,只有科学管理、规范运行,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。
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收
01
为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收,对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,通过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,增加和盘活村集体资产,为壮大村集体创造条件;对于村集体经济相对强的村,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“三变”改革,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市场化、企业化经营理念,以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促进集体资产股权量化
02
结合脱贫攻坚总要求,出台了《关于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资产折股量化实施方案》,通过确权、确员、确股,将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,并要求每个村必须设置贫困户特惠股,最大限度确保贫困户收益。通过股权量化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,确保每个群众公平享受集体资产收益。
促进集体账务规范管理
03
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规范运行,出台了《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账监管的通知》、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村集体账务规范运行的通知》和《村集体经济“三资”管理办法》,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、使用权、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“村账镇管”,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将由各镇(街)财政所具体负责,对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,分户核算。各镇(街)农经站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管理。通过对“三资”规范运行管理,有效维护了集体和群众利益,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运行。
主办:中共延川县委外宣办
电话:0911—8118901
总编:杜 静
责编:高 学丨编辑:白小艳
投稿邮箱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权责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传播,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